30-40

/>
  ……

  三年时间不过如细沙过隙。

  时间没有为了谁而停留。

  许言锻的死讯三年前传回了采莲阁,年长的几个长辈听了她身上搜出的顾家信函便全都明白了,怕王阿花心中有愧,特地前来宽慰了王阿花几句。道出了当年许言锻母亲和那位“莲姨”的一段往事。

  “这件事一直都是那孩子心中的执念,阿花姑娘不必愧疚,这不干你的事情。”年纪最长的兰姨宽慰她道。

  采莲阁的众人们为许言锻设置了个衣冠冢。

  在王阿花眼里,许言锻有可能并没有死——只要没有看见尸首,毕竟她也玩过假死的把戏。

  但是整整三年,许言锻了无音讯,不知所踪。

  王阿花留在了采莲阁——毕竟她也无处可去,跟着采莲阁众位姨姨押镖送镖。她做事细致又认真,加上武功不弱,在江湖上竟然也渐渐有了点名号。

  不过她自然没有用自己的本名,江湖上的人只知道采莲阁有一位*名叫花十四娘的姑娘,而不知王阿花。

  江湖人道,这位花十四娘,行事心善,出手果决。

  上一辈子,王阿花就想着找一件不用杀人也能养活自己的事情。

  前世心愿,今生得偿。

  至于所得银钱,王阿花没有留下多少,全都折成了粮食米面,囤积在采莲阁里。

  兰姨她们很难理解王阿花这样的行为,劝她不要买这么多的粮食,粮食囤积,携带不便,而且也吃不完这么多。

  王阿花总是笑笑。没有辩解,但屯粮的行动照旧。

  上一世,长安闹了一场大旱,自己也就是在那时被阿爸阿妈卖去了兽斗场,遇上了信王。

  这一世……王阿花算着时间,长安迟迟没有闹旱。

  王阿花有些拿不准这是什么缘故,但多囤些粮食,以备万一总是没错的。

  话说裴安懿这边,连着做了三年的春闱主考官,门生弟子遍布朝廷,一时风光无两。

  若是说这三年,有什么值得说道的事情的话,那便是前年春闱,武状元是个女子,听说这个女子是长安城外一家屠户家的女儿。这个消息可不得了,古往今来还没有一个女子做武状元的。朝堂上吵得沸反盈天,大家都议论纷纷,最后还是长公主出马力排众议,说既是法度便要遵守,将这个女子提拔做了禁军的统领。

  此举之后,天下女子便多了一条路可以走,这在天下女子里掀起了一阵练武读书的风潮,女子不甘困于后宅,也纷纷参加科举,求取功名。

  一时之间,朝堂里也多了几位女翰林。

  裴安懿坐于案首,她的面前放着的是今年春闱新进的进士名单。

  烛火悠悠,裴安懿的目光落在了今年的榜眼的名字上——李丽娘。

  第37章 共赴桃源

  第三十七章

  夜幕低垂,星辰点缀着深邃的天空,露水在草尖上凝结成珠,裴安懿独自坐在书房之中,烛光摇曳,用朱笔批阅着今日上奏的折子。

  最后一份折子朱批完,她的手微微颤抖,放下笔,揉了揉心口,缓解不适感。

  三年时间,她如今已是中书令,统管天下来往文书奏章。

  位高权重,要看的折子文书也不少。

  “殿下,”身边的女使轻声呼唤,手中端着一只精致的瓷碗,碗中盛着一碗黑乎乎的汤药,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苦涩气息。

  裴安懿坐在雕花的紫檀木椅上,接过女使手中的汤药,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苦涩的汁水入肚,她感到胸口的疼痛缓解了不少。

  她放下空碗,目光转向桌案上堆积如山的折子。这些折子都是关于长安今年的旱情,她揉了揉眉心,长安今年的天气异常,自从去年年末以来,便没有再降下一滴雨。如今已经快到五月了,如果再等下去,便会错过今年种麦粟的最佳时机。

  长安各县令的奏折如雪片般飞来。干涸的田间,龟裂的土地……若是再不下雨,长安今年怕是会闹一场饥荒。

  在众多折子中,桃源县的县令的折子引起了裴安懿的注意。

  桃源县令上书,问能不能暂引护城河之水以解决当下燃眉之急。

  裴安懿将折子仔仔细细看了两遍。用珠笔在折子后面。写下了一个准字。

  桃源县的县令是去年新上任的。裴安懿对她有些印象。这个县令,去年春闱的探花,裴安懿看过她写的答卷,难得一见的文风凛然正气。

  不过真正让裴安懿印象深刻的倒不是她的答卷,而是她的名字——楚招娣。

  殿试那天,裴安懿见到了这位楚招娣楚招娣身着一袭洁白的长袍,衣摆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她的头发被整齐地束起,没有一丝凌乱,整个人散发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她不施粉黛,面容清秀,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文如其人。

  楚招娣似乎感受到了这道长久的落在她身上的目光,也抬起头来。两人目光交汇,裴安懿从她的眼中看到了一股子执着劲儿。

  宣告着殿试结束的钟声敲响,宣告着这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终极考核终于落下了帷幕。然而,楚招娣却静静地站在那里,没有随着人群离去。

  她的目光坚定而充满期待。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