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

sp; 陈寿叹了口气,不得不承认,虽然小说存在许多谬误之处,但确实如天幕所说,罗贯中写活了三国,让这段历史传播得更广。

  他当初写三国志的目的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让世人还记得那一段历史,记得那些逝去的人物,记得他的先主刘备吗?

  视频响起了水龙吟音乐,老三国电视剧里令人难忘的名场面一一闪回。

  【曾经寄望于投身政治改变世界,命运却将罗贯中推向了文学,虽有遗憾,却是最好的安排。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再经若干岁月,刻骨铭心的事物化为烟尘,并纪念也从人间消去。

  罗贯中创作的故事却成为那一时代的苍生写照,与他塑造的三国英雄们一起永远活在世人的记忆里,在纸上流传下去,比许多青史留名之人传得更远、更远】

  【在文字里永生。】

  第97章 小说与名著篇8视频后续+现实约定

  【本期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随着结束语落下,天幕渐渐消失在夜空之中。

  文人们心潮澎湃,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它或许创造不了实物,却能传播给读者更深刻有力的东西,以笔为剑,以墨为锋,剑锋所至,纵横捭阖。

  三国故事传千古,翰墨英魂岁月长。

  罗大家大善!

  老年罗贯中两只脚快踏入棺材的人,听到宴明婉毫不

  吝啬的赞美,罕见地有点羞涩,既然各个朝代都能看到天幕,那三国的丞相、曹将军、刘使君他们也能,希望偶像们看到自己胡编乱造的事迹别觉得他无礼其它人还好,周都督咳咳,小说跟史笔肯定有差别,他不是故意的。

  都是为了艺术.jpg

  和罗贯中签订了出版合作的书坊老板笑得牙不见眼,预感到一大波小钱钱即将到来,他搓了搓手,吩咐店小二赶紧去请镇上最知名的老大夫。

  店小二摸不着头脑:“东家,咱们去请大夫做什么?”

  书坊老板:“罗大家前段时间感染了风寒,听说现在还没下榻。”

  店小二:“可罗大家不缺钱啊,罗家肯定已经请了大夫。”

  “你蠢啊,平日里机灵的脑子呢?”书坊老板恨铁不成钢地戳了戳他脑袋,“重要的是大夫吗?重要的是咱们对罗大家的深情挂念,如沐春风的关心,滔滔不绝的敬仰!现在正是咱们表心意的好时候。”

  带着大夫和补品过去探望,一来显示关心,让罗贯中提高对他们的好感,二来老大夫医术高超,帮忙看看罗贯中身体的恢复情况,他还想对方活久一点,多写点书给他大卖呢!

  这可是活财神,要小心供着的。

  店小二佩服万分:“还是东家考虑得周全。”

  等两人请到了大夫,前往罗贯中家里,却发现大门前整条街道被马车堵得水泄不通。

  车窗上纱帘绣有精美的花卉图案,微风吹过,碎玉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一看就非常华贵,车主身份不凡。

  罗家仆人拼命地堵住大门,“不收礼,我家老爷说了不收礼!各位请回吧!”

  “哎哟,别爬墙往里扔啊!”

  书坊老板见有人扔过去一团金灿灿的事物,定晴一瞧,居然是一件金砚台!

  店小二张大了嘴:“东家,咱们还进去吗?”他们这礼好像有点拿不出手啊。

  紫禁城。

  朱标深感可惜,施耐庵和罗贯中二人都是能名留青史的人才,二人却不能为朝廷所用。

  他想到施耐庵已逝,罗贯中仍活在人世,犹豫了半天,终是没忍住对朱元璋建议道:“父皇,召罗先生一见吧。”

  “是该一见。”朱元璋说,对上儿子惊诧的视线,冷哼一声:“有什么好惊讶的,俺想通了不行吗?”

  小说也没啥不好,甚至见到三国演义在后世的受欢迎程度,朱元璋承认他心里有一些后悔,如果当时放松对文学的限制,没吓得小说家们不敢写当朝事,罗贯中把他推翻元朝暴政起义的故事写下来,说不准后世大受欢迎的就是他了。

  听了朱元璋的嘟囔,对此,朱标只想表示父皇您想多了,刘伯伯给施耐庵发了多少回邀请人家都避而不见,说明根本不认同您,罗先生是人家的学生,会对您有好感就怪了

  等等,朱标捕捉到了关键,对父皇没好感不代表不愿意做官,从罗贯中投奔张士诚的行为就能看出他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只不过后来可能顾忌着张士诚旧部的身份没有参加科举,入朝为官。

  如果给他一个做官的机会呢?

  朱标犹豫是否要向朱元璋禀明这一点,他担心罗贯中当官以后就没时间写小说了——明朝臣子压力大,头顶还有个动不动就抽筋扒皮的上司,万一罗先生被父皇折磨得没了写作灵感,三国演义无法诞世,就是他的罪过了。

  朱标陷入了纠结。

  民间的百姓们听天幕讲三国演义听得津津有味,在他们往常的认知里,所谓历史就是战争和逃难的故事,再有那前朝的啥皇室八卦绯闻,前两者给他们带来伤痛,后者就是看笑话,笑话听完就忘了。

  哪曾想过历史还能这样讲?荡气回肠,将大时代的发展浓缩在一个个人物身上,精彩的情节叫他们又哭又笑,为喜爱人物的命运发展而感到揪心。

  如果所有历史小说都像三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