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

操统一北方后举兵南征,为了对抗曹操强大军队,刘备派遣诸葛亮前往江东与孙权结盟,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促成了孙刘联军,在诸葛亮、周瑜、庞统、黄盖等文臣武将的合作下,他们运用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策略,最终在赤壁大战中以弱胜强,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荆襄风云,火烧赤壁,联军五万大破二十万曹军。

  曹操败退,对南方的政治威胁消失,没了外部威胁,联军内部渐渐产生矛盾,孙权遣鲁肃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则在诸葛亮的劝谕下多次推辞,周瑜想骗刘备前往东吴成亲,进而将其扣留来换取荆州,不料计谋却被诸葛亮屡屡识破,致使其“赔了夫人又折兵”,在诸葛亮的刺激下呕血身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遗言。】

  天幕里,诸葛亮周瑜二人相对。

  诸葛亮:“都督近日心情烦忧,亮有一方,可教都督气顺。”

  周瑜:“请赐教。”

  诸葛亮屏退左右侍者,递了一张纸条给周瑜,周瑜低头去看,见纸条上写着十六字: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在家喻户晓的版本中,赤壁之战的胜利主要归功于智囊团的计谋,像是诸葛亮的借东风、连环计和黄盖的苦肉计等战术都是小说中的高潮部分,但在真实历史上,火攻并非周瑜和诸葛亮提出,而是由江东老将黄盖所提。

  书里类似的春秋笔法还有不少。

  小说七分真实,三分虚构,令普通读者难以分清真假。】

  陈寿扶额,果然,他最不想看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读者被虚假的剧情给惑乱了。”

  周瑜脸色发绿,所以他的形象就变成了小肚鸡肠的小人,呵呵呵,罗贯中跟他有仇吗?

  施耐庵回头,幽幽的目光落在罗贯中身上。

  罗贯中瞬间一个激灵,滑跪抱住施耐庵的大腿,“君子动口不动手,师父手下留情qaq!你看后世读者他们很喜欢三国,就说明徒弟写得符合大众口味,一部小说为了看点总要有些反面人物,我也给他们加了足够的高光,没有因为他们是反角就厚此鄙薄啊!”

  罗贯中悄悄看了一眼天幕,露出牙疼的表情。

  天女您能不能跳过这个话题别再说了,师父的铁掌揍人好疼的,他怕自己的小身板顶不住一下。

  宴明婉忍着笑说:“咳,看过小说的读者都明白,罗贯中本人是诸葛亮的超级迷弟。”

  诸葛亮:“?”

  迷弟是何意思?

  【小说里,周围谋士都是蠢材,诸葛亮闭着眼就能吊打他们,使用过的计策包括但不限于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游说孙权、反间计、借东风等等

  全书来自各大阵营的人狂吹丞相的彩虹屁,单是神人一词就出现了七次——

  可见罗贯中作为亮吹的顶级厨力。】

  画面里出现了一张P图,诸葛亮戴着墨镜嘴角叼烟,王之蔑视众人。

  曹魏众:“”

  蜀汉众:“”

  东吴众:“”

  诸葛亮笑容僵住。

  “噗!”朱棣爆笑出声,“什么玩意儿啊这是。”

  还真别说,黑不溜秋的东西戴在脸上感觉挺帅的。

  刘邦大开眼界——追星还能这么追啊!(震声)

  他羡慕坏了:“怎么就没人给乃公写点东西吹捧吹捧呢?”

  乾隆摇头晃脑:“八阵风云布时雨,七擒牛马壮秋风。丞相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

  小说里的奇门遁甲呼风唤雨看上去是玄乎了些,但乾隆作为诸葛亮的粉丝,任性表示:假的咋了?假的也能成真的!

  再说丞相除了生孩子啥都会,你咋知道不可能是真的?

  经过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诸葛亮的粉丝们已经从略觉不对劲→有点为难情→加入了吹捧大军。

  同样作为死忠粉的南部诸夷子民兴奋,赞美诸葛亮的同时不忘加一句:“丞相天威,南人永不复反!”

  遥远的日本,某位国民作家手捧三国演义下卷,黯然憔悴。

  “唉,孔明君一死,三国就好像失去了芳香的玉露茶,食之无味呐!”

  “翻译不下去了,库鲁西,就翻译到丞相之死这儿吧!”

  明朝。

  罗贯听到宴明婉的话,十分自豪地挺起胸膛。

  迷弟怎么了!丞相本来就值得他着迷!

  丞相本身就很优秀,他只是使他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无可否认,三国演义对很多人物的描写影响了世人,有无数读者因为小说喜欢上了诸葛亮,喜欢上了曹操,喜欢上了刘备,喜欢上了那个风云激荡的英雄时代。】

  【一本三国,作家笔杆下流出的美好文字从骨子里深深影响了华夏子民,成就了民族的血与精神气,直到今日仍然激励着祖国变强大。】

  同一赤壁烽烟,落于纸上成两般光景。

&em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