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43小说网>书库>科幻灵异>科技入侵现代> 第191章 我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4k)

第191章 我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4k)

内,否则加加林很难完成燃料转移任务。”

  珍妮站在林燃身边,扫视着周围,她感觉到现场女性的目光时不时就要在林燃身上扫过

  英格兰的贵族,法国的外交官,德意志的议员们在这里云集。他们的对话在英语、法语和德语间切换,宛如一场国际交响乐。

  其中林燃会德语和英语,他的五感能够帮他精确捕捉到每个人的讲话,并且用大脑完成记忆和处理。

  不知怎地,林燃环顾四周,和他猜测的一样,现场只有他一个黄皮肤的华人,霓虹此时压根登不上主桌吃饭。

  此时林燃莫名想起余光中的一首诗:

  “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

  我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

  常保持零下的冷

  和固体的温度。

  我本来也是很液体的,

  也很爱流动,很容易沸腾,

  很爱玩虹的滑梯。

  但中国的太阳距我太远,

  我结晶了,透明且硬,

  且无法自动还原。”

  年轻女王的惊叹打断了林燃的思绪:“真是奇迹!教授,你的计算简直是艺术!”

  身穿香奈儿礼服的法兰西外交官夫人,插话道:“教授,您必须来巴黎!我想巴黎的数学家们早就迫不及待想和你交流了。

  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很愿意在我的庄园里接待您。”

  珍妮白眼都要翻到天上去了,要不是这个场合名流云集,珍妮都想要开麦了,她内心吐槽,“我看是你想要和教授交流吧。”

  林燃扭头往向对方,礼服胸前的偌大开口确实有点吸引眼球了:“夫人,您的盛情我铭记在心。巴黎的邀请我一定考虑。”

  他的目光扫过人群,享受着这如潮的赞誉。

  他瞥向大厅一角,谢尔盖·科罗廖夫,苏俄航天计划的灵魂人物,在那安静的坐着,等着采访的开始。

  科罗廖夫身着深灰色苏式西装,领带略显朴素,站在几位苏俄官员身旁。

  他的面容坚毅,眼神锐利如鹰,双手背在身后,静静观察着喧嚣的人群。

  米高扬和其他代表身着类似的深色制服,低声用俄语交谈。

  科罗廖夫的周围空荡荡的,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们与欧洲名流隔开。

  这种对比非常明显。

  林燃如鱼得水,谈笑风生,周围环绕着贵族、学者和外交官,他们的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

  科罗廖夫则像一尊孤立的雕像。

  片刻后,BBC主持人弗里曼少校走上台,麦克风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女士们,先生们,请入座,节目即将开始。”

  演播室内的灯光柔和,中央舞台上两张深色皮椅相对而置,中间的小圆桌上放着水杯和二人的笔记本。

  背景是一幅巨大的月球地图,宁静海的着陆点被醒目标注。

  摄像机缓缓移动,技术员汤姆·哈里斯在控制台后紧张地调整信号,确保这场面向全球的直播顺利进行。

  人群逐渐散开,名流们带着期待的神情走向座位。伦道夫被簇拥着走向前排,科罗廖夫低调入座。

  灯光聚焦于舞台,伦道夫和科罗廖夫面对面而坐。

  刚才那一幕一直在林燃的心头萦绕,自己被众人簇拥,科罗廖夫无人问津。

  如果说他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那么科罗廖夫更是如此。

  如果他是因为自己内心缘故,所以拒绝融化,那么现场压根没人试图去融化科罗廖夫。

  甚至苏俄官员们,只有阿美莉卡的外交官和汉弗莱去打了声招呼。

  这就是国际社会的现实,现在如此,好像六十年后也是如此。

  林燃摇了摇头,把自己的思绪回到现场,随着右边技术员汤姆·哈里斯的手势,林燃知道面向全球的电视直播正式开始了:

  “先生们、女士们,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1964年12月31日BBC《面对面》的登月特别节目。

  我是今天的代班主持人兼嘉宾,伦道夫·林,坐在我面前的是苏俄太空计划的负责人谢尔盖·科罗廖夫先生。”

  台下响起礼貌的掌声。

  电视机前,全球观众屏息以待。

  纽约时代广场技术方舟前的屏幕上直播着节目;莫斯科的家庭围坐在黑白电视机旁,孩子们瞪大眼睛;巴黎的咖啡馆里,人们暂停交谈,专注地盯着电视。

  虽然受限于技术,无法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实时同步直播,但在此刻,大部分民众都在电视前关注着这场访谈。

  掌声平息后,林燃接着说:“科罗廖夫先生,首先感谢你远道而来,参与今晚的节目。我们的观众都迫不及待想了解这次美苏联合登月任务的幕后故事。

  今天就由我们二位进行介绍。”

  林燃切换成俄语,台下不清楚内情的欧洲名流们一阵低声讨论。
<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