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

  第201章速通天下

  不说他们两人交情如何, 只凭借着自身智商,这一篇文章摆出来,就足够让陆离了解郭嘉的意思了。

  陆离作为文章的作者, 也是走在规劝他人不要傲慢第一线的劝谏者, 自然不会不明白贪功冒进的后果是什么。

  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这是贪功冒进吗,他这是想要帮助曹操速战速决!

  这要是换个人来劝,陆离早就不耐烦了。

  可来劝说的人是郭嘉,因为不能对本时代的人诉说未来的限制在, 他现在只想表示:奉孝你不必担心,我不是贪功冒进的人,我也不是在傲慢自负, 我心里都懂,相信我,我有我的节奏。

  话虽然没有直接说出口, 但郭嘉看陆离那个样子, 还能不明白对方压根半点没有被劝到吗。

  郭嘉:“人都道年少轻狂,岁数渐长后会成熟稳重,却不想伯安竟是反着来的。”

  对于这话,陆离全都不认同。

  事实上按照他们东汉很多人的情况来看, 许多人都是年少轻狂,被社会教育之后沉稳些许, 位高权重后继续轻狂。

  陆离认为自己并非如此,更不存在什么反着来的说法。

  陆离:“奉孝莫非也被那些所谓的稳妥之人说服了吗,当年奉孝催我时可不是这般的。”

  郭嘉却忍不住笑道:“伯安看来是半点不曾看进去。”

  “若要说当年, 伯安当年何等谨慎,亦对傲慢之人的失败了然于胸, 规劝他人,如今怎么便非要固执己见,不听旁人言语呢?”

  郭嘉道:“远一些说,何进、董卓之下场,近一些论,袁本初之情状,伯安皆是见识过的,如今莫非要带着明公一起重蹈覆辙?!”

  陆离觉得郭嘉这番话,堪称自己这辈子被骂得最惨的一次了。

  什么叫做他要带着曹操重蹈覆辙,这又怎么跟重蹈覆辙联系到一起去了。

  陆离:“不说此一时、彼一时,明公又怎会是何进、董卓之流。”

  “当年高祖陛下结束乱世,建立大汉,用了七年,光武陛下再复大汉,用了十二年。”

  郭嘉没想到陆离会在这个时候用这俩个人的情况举例,虽然按照他们现在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情况来看,这般举例似乎也没有错处,可有些话说出来真的非常敏感。

  郭嘉没有否认对方举得这两个例子:“此话倒是不假,可伯安自己也说了,此一时,彼一时。”

  “可是嘉这一场病吓到了伯安,不然何至于这般心急?”

  郭嘉当然清楚真实情况不是如此,他其实也能想明白为什么陆离现在就是这般一根筋的向前冲,人钻了牛角尖,哪里是那么容易能够拽出来的。

  道讲不通,那就要讲情。

  陆离其实也清楚这里面的道道,当初他为侍中之时类似的手段也没少用过。

  可这种事情要如何解释呢,这简直比自己跟张角之间的关系都难以解释。

  至少张角是在这个时代真真切切活过的人,可是未来、穿越这种事情,不说他本就无法宣之于口,便是能说,又该怎么说,又有谁会相信呢。

  陆离欲言又止,最后忍不住叹了口气:“我知奉孝可能疑惑,但其中些许缘由实在难以诉之于口,奉孝当知我,我绝未存害明公之心。”

  郭嘉自然相信这个,可有些事情只是他相信是没有用的:“我自然相信你无此心,可若最后这般焦急之下事与愿违,又该如何?”

  陆离:“若是怕输便不去做,这般与认输又有什么区别?”

  他目光灼灼的望向友人:“何为一展抱负,择明主而仕,为民请命,还天下以太平。”

  陆离个人看起来干劲十足的,好像是什么热血小青年一般,可实际上他真正热血小青年的年纪时,想的大多是:猥琐发育,别浪。

  所以其实郭嘉评价他是“反着来的”,倒也没有说错。

  只是有些事情该怎么说呢,有些话听着让人热血沸腾,本质上也没有任何错误,可出现在错误的时机,就只会让人感到无奈、别扭,甚至讨厌。

  郭嘉倒不至于因为一句话讨厌陆离,但他真心感到劝不动,真的完全劝不动。

  当年陆离能够跟袁绍玩到一起去,那真的不是毫无道的,也绝对不是仅靠着一张脸或者当时的简在帝心,他们俩也是有点臭味相投在身上的。

  在这方面,曹操其实也是一样的。

  固执己见、不愿听劝,算是他们三人的共同点了,只是如今还活着的两个人,相较于亡者,坚持的“己见”正确率要高上不少。

  对陆离的劝说迎来了大失败,这对于郭嘉而言,算是意料之外,情之中的事情。

  有些事情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就要看你怎么进行利用了。

  带着从陆离这里得到的大失败,郭嘉找到了曹操。

  其实这件事情最本质的劝说对象本就是曹操,只要曹操不同意,陆离便是固执己见也没有用。

  而郭嘉从一开始最想要劝说的人实际上就是曹操。

  之所以先去找陆离,那是因为如果对陆离劝说成功的话,对方可以陪着自己一起来劝说曹操,两人1+1之后效果肯定比一个人来更好。

  而如果劝说陆离失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