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递过来的那封孙权写给陆离的信,看完之后道:“此信对得起这份评价。”
曹操也没有认为对不起,正因为对得起,这才让人忍不住感叹呢。
有些事情你知道不对,却不得不一条路走到黑。
有些人你知道是威胁,但又确实是时机不对,使得你无法动手。
曹操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放下北方的事情跑到南边去,袁氏那三州之地可是实打实的,真让对方缓过气来,再想要对付,那难度跟重头再来也没什么区别了。
孙权便是再惊才绝艳,威胁甚大,也比不过如今北方有着三州之地的袁氏。
站在不同立场上,对于很多事情是会有着不同看法的。
袁绍觉得自己战败之后,是人心也丢了,权力也不集中了,儿子都不听话了,身体也直接垮了。
但换成曹操,他的感受是袁绍那边占尽优势的时候确实是骚操作频出,但是一朝战败之后那真的是找回自己称霸北方的本事来了。
但凡不是袁绍自己想不开直接病死了,这场对峙怕还有的熬呢。
至于青州,那完全就是本土有人为内应,加上原本应该管青州的袁谭忙于继承人争夺战,可不全是因为战败的缘故。
曹操如今没工夫去管孙权那边,也不准备用自己需要承受各种麻烦才得到的天子大义去帮着对方的事业添砖加瓦。
在郑重其事的给了个将军名号后,倒是挺大张旗鼓的追封了一下对方已经死去好多年的父亲。
没有用却又好看的饼,当谁不会做呢。
之前孙策想要直奔许昌,其实也跟袁氏那边有过联系,想要借着他们拖住曹操,到时候我得到了地盘,你们解除了危机后也能反向进攻,岂不是两全其美。
因为这个,都快要斗急了眼袁氏两兄弟倒是难得停了下来。
李伍身处邺城立刻察觉到了这份诡异的平静,然后便是一封书信将这个情况传给了曹操。
而曹操那边一分析,孙策那边的可能就这样摆上了台面,而郭嘉有关对方“死于匹夫之手”的判断也这般***应运而生。
事实证明郭嘉的判断相当正确,孙策的死不仅将自己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也让袁氏两兄弟险些傻眼。
本来是看到对付曹操的希望这才短暂联手的两个人,合作关系几乎是立刻走到了摇摇欲坠的边缘,甚至可以说距离分崩离析也就一步之遥。
邺城正因为兄弟不和而摇摇欲坠,孙权这边也因为人心不服而叛乱四起,其中就包含了大量孙氏的自家人。
两边因为自家人而产生的斗争,给曹操敲响了警钟。
只是因为他属于得利方,这警钟有点一闪而过,并未过于铭记于心。
不过没关系,这不是有陆离在吗。
为了自己的任务好好完成,为了自己的年不用因为阵营出事而发生颠簸,陆离可是相当认真的帮曹操记着错题本,以便对方准备“重蹈覆车”的时候,拿出足够真实鲜明的案例来惊醒提示。
荀彧跟对方一起处公文的时候,有幸看到了陆离记得错题本,只能说这内容写得生动到可称之为有图有真相了。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孙权一封信挑起了当年的回忆,荀彧看到的错题本内容中,就包括了有些话不能乱说,有些誓言不能乱发。
其中,袁绍与孙坚作为典型案例出现。
孙坚,那是当年信誓旦旦说自己没有拿到传国玉玺,这个很多人都知晓,但袁绍的话,这就有些不为人知了。
陆离:“本初当年因讨董联盟一事与我有所誓言,后面却不曾兑现。”
反正在这个存在天命的时代里面,大家谨言慎行,不要胡乱发誓,也不要随便言语比较好,毕竟谁知道会不会一语成谶呢。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陆离忍不住对荀彧问了一句:“文若,你《周易》学得如何?”
荀彧没想到陆离会突然问这个,但他也诚实回答了:“我于此道并不精通,倒是六叔父对此研究颇深。”
“少时曾听家父言语,乐安陆氏于此道可称了悟,伯安今日怎突然问我?”
陆离无奈道:“许是因为离乃家中异类。”
反正大家都很懂,就我不太懂。而荀彧说是并不精通,想来也是懂的。
陆离觉得这事也挺让人心酸的,写完错题本之后就带上去巡视宫门守卫情况去了。
也不知道事情是不是喜欢约好了一起来,陆离先是在宫门口遇到了有人交接班时要违规替岗的问题,又发现了守卫有对宫人不轨的行为出现。
我难道不是天天巡视的吗?
陆离都忍不住怀疑了一秒自己的记忆。
在自己天天巡视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如此明目张胆的出现这种问题呢?
陆离很快从被抓住的人的反应中得到了答案。
——因为自己每天都巡视,所以很多人没敢做什么错事。因为没人犯错,自己自然不会没事找事的去处罚谁。因为没有处罚谁,很多人便失了敬畏,觉得他每日的巡视是在做样子,于是大了胆子。
对此,陆离只想说:你人还怪好的嘞。
知道我因为没人犯错可以惩罚他们所以让人失了敬畏,于是你们就站出来犯错以身试法,让我有的可惩罚,也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