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番外

口即成诗。

  杜甫从行李掏出纸笔,认真记录。

  杜甫又多了张存货。

  写完这首,杜甫尚不满意,又把丢的那三首一笔一划写出来。

  这下补齐了,杜甫可以安慰自己,他没有丢过诗了。

  而一边睡醒的贺知章接过下人送来的三张纸,愤愤道:“我就只有一首太白所赠的诗,子美他有三首!整整三首!这小子藏私!”

  另一边,杜甫摸摸自己鼓囊囊的“藏私”,笑眯眯的。

  谁都不给看,这些都是他的私人订制,等死了之后也要带到棺材里头。

  嘿嘿。

  颠簸的小道上,李白在念诗,杜甫在笑,阳光倾洒,李白和杜甫就这样沿着通往大唐任意角落的小路,一直走在光里。

  【作者有话要说】

  突然更新吓你们一跳。

  第144章 番外2 一泓新光注入盛世大唐

  李隆基终于过上了颐养天年的日子。

  早在天幕之中看到“李隆基”过的奢靡生活, 他就不止一次在心里小小羡慕过。

  不用批阅奏折,不用听朝臣谏言,不用日思夜想怎样把国家建设的更好。

  可以不再早起, 可以睡一个好觉,可以吃各种美食。

  李隆基坐在某处宫殿二楼,这里连接皇宫, 且能看到长安最繁华的一条街。

  正是用饭的时候, 桌上摆着的是琳琅的吃食, 周围是几个如花似玉的宫女在打扇, 高力士站在一边服侍李隆基用饭。

  李隆基独享一桌美食,惬意坏了。

  “哎,这过的哪里是我曾经敢想的日子。”

  李隆基把嘴里的吃食细品过后, 慢慢咽下去, 最后开口道。

  吃饱喝足的李隆基慢慢回想起了曾经有天幕的日子。

  那还是很多年前了。

  他还记得天幕在最后一次出现的最后,将整个大唐都展示了出来。

  李隆基眼中有着缅怀。

  天幕是大唐改变的契机,他一直都知道,因此他终日惶恐, 惶恐天幕之中的事情会发生,惶恐自己真的成了那个昏聩无能的皇帝, 惶恐盛世大唐在他的手中走向衰落。

  他更惶恐史册之上的千古骂名。

  所以在他坐在帝王的每一日, 没有一刻不是在为改变大唐历史走向而努力。

  直至天幕结束, 被五花大绑在大殿前的安禄山彻底断气, 他才恍惚着意识到, 一条崭新的路已为大唐徐徐展开。

  他想看看史册上的记载是否改变了, 安史之乱还存在吗, 后人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他渴望着天幕再次出现, 带着这些答案, 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么多年胆战心惊的努力,他不求整个大唐的人都知道,他只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可天幕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这么多年,一次都没有。

  将安史之乱完整展示在众人眼前仿佛就是天幕的使命,而如今,使命完成了,天幕也该结束了。

  李隆基放下碗筷,沉沉叹了口气。

  罢了,不知道便不知道吧。

  也没什么,这太上皇他当的也挺惬意,孙子那皇帝当得着实不错,对他这个皇爷爷也非常尊敬。

  那是个心有大志,且非常自信的孩子。

  因为志向远大,因为对自己的能力足够自信,所有李倩从没猜忌过作为太上皇的他。

  李隆基手里没有留一点权力,甚至不再对李倩的任何治理方针发表观点,他将权力全权给了李倩,对他予以百分百的信任。

  李隆基走到窗外,慢慢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那没能看到后世史书评说的遗憾被一点点填满了。

  他的胸口从未有过这样丰盈的感受。

  下面有百姓发现了楼上探头的李隆基,对着李隆基挥手:“陛下,陛下!”

  百姓爱戴他,所以尽管换了皇帝,他们依旧以陛下称呼李隆基。

  而李隆基却没有自称朕。

  他亲切冲着下面百姓挥手:“我在这里。”

  在长安,太上皇住在这里不是什么秘密,如果你愿意的话,每日在这里守着,都能看到他。

  “陛下,这是我家刚结的果子,尝一个?”

  李隆基刚吃过饭,来点果子最好不过。

  李隆基笑着点头,示意宫人将果子拿上来。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日都能看到。

  长安百姓见怪不怪。

  身上没什么要紧事的,会停下来与李隆基攀谈两句,这一天身上就会有使不完的劲。

  有要紧事的,也对这样的场景报以微笑,然后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