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看着前面的陛下急头白脸,甚至想凭空出拳,像是安禄山就在他面前,他这样就能邦邦两拳锤死安禄山似的。
他最终叹了口气,说不出话来。
但陛下有活力,是好事,好事,说明他的工作时间还有可扩大的空间。
不仅是张九龄说不出话,站在李隆基身后的,有头有脸的大臣八年前都跟着去了洛阳,亲眼看到李隆基不顾张九龄的劝阻,放走了安禄山。
怎么现在到陛下这里,就是“朕最开始就看出来了”。
众人看了张九龄一眼,表示同情。
难为你了,不辞辛劳,为陛下干了这么多年,还要忍受他的脾气。
杨国忠早已退到安禄山的后面。
他带着冷意看着前面的胖子,咬牙切齿。
还想过上堪比皇帝的生活,怕不是还活在梦中呢。
他杨国忠要是没有富贵日子过,安禄山也别想有好!
【李隆基晚年昏庸,不光是被盛世的繁华蒙蔽的双眼,其实他多少带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他也没能想到自己能活的跟儿子一样久,想着,反正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死了,不如趁着没死的时候,及早行乐吧,再不快活快活,就没有时间了。】
【举个例子,杨国忠当宰相的时候,有一年夏季多暴雨,地里的庄稼没了大半,还有些严重的地区有了洪涝灾害,百姓没了收成,一年的辛勤劳作等于白费。他们连吃都困难了,更谈不上拿麦子换钱了。】
【在这急需朝廷赈灾的时候,杨国忠这个宰相干了什么呢,他让人去选了最饱满的麦穗呈给李隆基,说尽管阴雨连绵,终日不歇,但地里的庄稼依旧在茁壮成长,这全有赖于陛下帝王的恩泽啊!】
[杨国忠在那放屁呢?!]
[我想到最近河南小麦了,麦子都发芽了,但是一场烂雨让麦子全发霉了。]
[从河南回学校的之前,我坐在车上还拍过麦田。]
[天灾从来都是人力不能抗拒的。]
[我这个时候真正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
[所以杨国忠为什么不早点死啊,他踩着百姓的尸骨爬上宰相的位置吧?]
安禄善看着天幕,越发觉得杨国忠就是个吃白饭的东西。
天幕已经将杨国忠踩到最低了,但安禄山仍旧想踩杨国忠一角。
他用眼角看着杨国忠,鄙夷不加掩饰:“没用的东西。”
杨国忠腹部还在一抽抽地疼,他忍下了辱骂,甚至对安禄山赔上笑脸。
但内心想拖安禄山下水的心思是越发强烈了。
安禄山对杨国忠讨好的笑视而不见,杨国忠要是怒了,他还敬他有几分胆量跟血性。
怂蛋,软包。
怪不得打通不好跟杨家的关系,路都摆在他面前了,不知道怎么走。
一个脑子两个球装在脖子上,那都是摆设。
张九龄只是听了天幕的描述,就已经开始急了。
百姓身处水深火热,杨国忠他身为宰相明知有危情却不上报,粉饰太平。
杨国忠他该死!
所有人都觉得杨国忠该死。
甚至于李林甫和宇文融,都觉得杨国忠这欺瞒的也是在太过了一些。
【杨国忠能力不如李林甫,但是打击异己的本事是学了个十成十,甚至还有点青出于蓝的意思。他捂住了满朝文武的嘴巴,不让任何人和李隆基上谏,但凡敢提出和他相斥的观点,不仅没官,还保不住命。李隆基对此视而不见,他越来越不想努力,更不愿意上进,既然宰相能把所有的政事都处理了,那就只听宰相说话好了。】
【所以这次的洪涝事件,居然没有一个朝廷的官员站出来揭发杨国忠的虚伪行径。】
[真的到了没一人敢说话的地步。]
[天宝年间的历史,每次听都能找到大唐灭亡的细节。]
[唉,朝廷像是被奸臣吃了血肉,只剩下一个人空壳子了。]
[早晚李隆基的血肉也要被这些奸臣啃食干净。]
韩休气得浑身发抖。
他们文人,他们在朝廷的文官,靠的就是一张嘴,一支笔。
昏聩之人太多,他们读那么多的圣贤书,就是为了时时刻刻都保持清醒,在别人糊涂的时候出言提醒。
一次不醒,那就两次,两次不醒,那就三次。
他不会觉得厌烦疲倦,他只知道,总该有一次的谏言,总该有一次的声音是能够唤醒那些沉睡的人。
他们不像武将带刀披甲,去边关作战,朝廷就是他们的战场,狼毫就是他们的武器。
武将死战,文臣死谏。
偌大的朝廷,怎能没一人敢说话呢?!
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真没有一人心中还挂念他们吗?
无一人发声吗?
恍惚间,韩休像是看到了漆黑安静的朝廷,无人说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