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53

/>
  中心思想就是,没有皇上,没有朝廷官员,没有户部大人们的努力,还有各地大户慷慨解囊。

  这场灾情只会更加严重。

  所以我们中原十二州府的百姓官员,都感谢你们,都把这件事记在心里。

  其实这话并不算夸张。

  毕竟中间虽有波澜,但只要不把百姓饿着,那就算成功。

  户部尚书看着下面的夸赞,嘴上虽然不说,可嘴角已经扬起来了。

  大家能不知道,这是纪楚跟薛明成故意为之吗?

  可就算是知道,谁不愿意听人夸赞啊。

  皇上最后开口:“纪楚说是没错,十二州府肯定没有粮食种子,能卖的农具器物,应该都卖了。”

  “许多地方的河堤也需要再次加固,以防雨水太多,再有水灾。”

  勤政殿里再次商议赈灾事宜。

  不过这次的氛围,明显轻松很多,一样咬死不给钱的户部尚书,也在商议怎么从何地调来粮食种子,以及再从滇州调拨棉花种,用于明年的耕种。

  虽说如今才六月份,可这调拨,运输,发放都需要时间,提前准备肯定没问题。

  这场旷日已久的旱灾,终于有头有尾,就算这收尾,朝廷也考虑得面面俱到。

  皇上也下令,免除十二州府今年明年的田税,后年粮税也减半,好让百姓休养生息。

  连逃荒到昌河州的百姓,都免了一年的税收。

  奏章送到京城,善政再送出来。

  就是户部尚书不笑了。

  被夸的时候确实很好。

  可这一个个地方都在免税,日子还过不过了?

  国库本就空虚,现在怎么办啊。

  中原十二州府不交税,那昌河州逃荒百姓不交,岐州这几年更不交了。

  国库缺的税款,从哪里补回来?

  皇上反而宽慰他:“纪楚不是说了吗,去外面挣钱啊。”

  这些年,跟国外交易的税收逐渐增加,尤其是海上大船,每年挣来的税款逐渐增加。

  反正银子这种东西,确实很重要,可要是放在库房那就是死物。

  不如安抚好百姓,换一个太平盛世。

  皇上自觉他没那么高尚的品格,但事情都已经做了,那就做得尽善尽美。

  有纪楚这样的官员是他的幸运,不能不识好歹啊!

  皇上的品格或许不够高,但他懂得审时度势,更有几分聪明,明白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既然能有一个好名声,为什么不要啊。

  他想要啊。

  他还想让后世夸他呢。

  毕竟,他是以爱民立世,以爱民作为稳固朝局的根本。

  他不能自毁城墙。

  等皇上的善政传到灾区,已经昌河州的逃荒百姓耳朵里,带来的,自然是山呼海啸般的赞颂声。

  张太监带来的手下们,笔尖动得飞快,把各地百姓的夸张,以及官员们的赞扬,还有戏班子新编的戏曲,全都如实记录。

  皇上看到这些,肯定很高兴!

  纪楚肯定没有阻拦,只要听夸即可。

  不过也不能过分,要让皇上知道,这样的夸赞跟经验,以及即将名垂青史的可能,都是因为他爱民如子。

  这才是他被夸赞的根本。

  正说着,还有百姓主动过来,说是知道张太监他们是皇上派来的使者,特意前来感谢。

  张太监他们傻眼。

  他们也被记住了?

  张太监下意识看向纪大人,刚想说什么,就见百姓们热切的眼神。

  他们确实一无所有,但是他们知恩图报,他们知道什么是天地良心。

  算了。

  不管是不是纪大人安排的。

  大家确实受用就对了。

  忙前忙后几个月,谁不想被夸几句呢。

  他们这些当太监的,做到如今的位置,其实很受人尊重。

  但这种尊重,都是对他们身份地位的重视,像这般把他们当个人,当个好人的,则极为罕见。

  人活到一定程度,要的不就是这个吗。

  大雨持续到六月初八上午,天气放晴,万里无云。

  各地的灾后重建也正式开始。

  离开的人极多,留下的人也要再次统计,借着这件事,顺便重新清查土地,以及把这期间犯事的全都抓起来。

  这自然以安家,季家,以及范家为首。

  皇上让张太监送来的建业侯印章起了作用。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