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

通。

  虽说书上已经足够详细,但有白婆婆在,还是问她最精确。

  比如播种之前,就有人询问他们家种子浸泡的如何,就怕出问题。

  等翻耕播种之后,施肥浇水,都有不少疑惑。

  倒不是大家不会种地,而是突然种个不熟悉的东西,难免疑惑。

  安丘沾桥,以及阳顺县三个地方,全都在讨论如何种好棉花。

  常备军同样来人,说是觉得出芽率不高,那是为什么。

  白婆婆看到军汉时还有些害怕,但听到疑惑则认真解答。

  而且越说越自信,拄着拐杖道:“大夏天的,种的时间也要注意啊,谁让你们正午种了,你们不怕晒,难道种子就不怕?”

  对方颇有些委屈,赶紧道:“我们浇了许多水。”

  他们不是不知道大中午的不好种东西,但那块地就差一点点,想着顺手给种上算了,甚至多浇了水。

  纪楚听着也无奈。

  浇水多了,蒸发反而更快,那些种子只能看运气了。

  可见种田真是一点懒都不能偷。

  跟着他过来的林秀才则跟着记下,还特意写明,某某地出现了某某错误。

  在纪楚提醒下,林元志打算做个种棉花错题集。

  以后有了错题集,大家都能从中找到错误案例,以及应对方法。

  那几个军汉看了,差点气背过去。

  这也要记吗!

  岂不是更多人知道,他们因为偷懒,导致出苗率不高?!

  丢人丢到书本上去了!

  而另一边,杂七杂八问题太多,白婆婆古怪脾气则越传越远。

  不是她脾气大,是大家怎么能错的五花八门。

  可传得远又怎么样。

  谁让她真有本事,大家还是要求着过来。

  再说了,人家是对自己专业严谨,可并非胡乱骂人。

  纪楚几个地方来回跑,阳顺县的县令都想请他去看看。

  可他们做县令的,没有上级命令,哪能去其他人任地,只好作罢。

  常备军那更不行了,地方跟军队要避嫌。

  一直到棉花全都种下,纪楚的心也放下了。

  今年几个地方加起来,差不多种了三千一百亩地棉花,希望产量高一些,那样就有更多人可以穿上棉衣。

  或者说,更多人知道棉花好处。

  想来只要三五年时间,那就会遍布西北大地。

  就在纪楚刚要从安丘县再去沾桥时,一直没出现的宋教谕,扭扭捏捏过来。

  纪楚看到宋教谕就想笑,毕竟他为学生们能考上秀才,可哭了还好几场。

  甚至连流水席一部分银钱,都是他资助的。

  可见他宋教谕对此有多上心。

  但宋教谕今日过来,更多是不好意思。

  面对比他年纪小了好几岁的纪县令,宋教谕有些难以开口。

  因为他要说的事,颇有些卸磨杀驴之感。

  纪楚原本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可多看几眼,似乎明白了。

  纪楚想了想道:“可是州学有文书下来?”

  宋教谕见纪大人猜到了,却摇摇头,文书自然还没下来,要先跟您讲啊。

  宋教谕把事情说了个清楚:“州学右训导是我三叔,您也见过,就是之前考课院来的官员。”

  这话说完,已经不必再多解释,就差把底细全抖搂出来。

  右训导为从六品,但在官学的体系里却是不一般的,特别是在州学内,算是三把手的位置。

  不仅管着州学,也管着全县官学。

  其中人事调动就是一项。

  宋教谕在安丘县至今也有四五年,一直没有调动,并非关系不行,是成绩实在拿不出手。

  他家已经算好的了,没有把他强行调走。

  当然,也跟在安丘县看到希望有关。

  在宋教谕还觉得纪楚不重视当地学校时,他三叔看了他的信件,便让他耐心等等。

  这一等,就给宋教谕等出个极好的成绩。

  十人考试,十人上榜。

  放在整个平临国,都要说句厉害。

  所以今年的升迁势在必行。

  终于能从正八品的教谕,调到州学做从七品管事,大概来说某科训导,妥妥的升迁。

  这也是宋教谕愧疚的原因。

  说实话他做的事情,都是纪大人功劳,自己甚至还质疑过,如今颇有些坐享其成的感觉。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