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

 等陶乐薇再去罗玉村操持制糖作坊时,就跟一起做事的娘子们道:“其实自家有小姑娘的话,也可以送到私塾,虽说不用科举,却能学学读写。”

  娘子们下意识道:“她们学读写有什么用。”

  说罢下意识看向县令夫人。

  县令夫人就会,所以这制糖作坊绝对离不了她。

  李师爷的娘子也会,账目记得也利落,她们私下里还羡慕呢。

  陶乐薇思索片刻,笑着道:“不论是以后村子的作坊,还是嫁人挑汉,都是极好的。”

  前半句话是相公的意思,后半句是她加上去的。

  她从小在村子里长大,最明白什么能打动当母亲的。

  无论理由如何,只要是为孩子们好,她们都会认真思考。

  果然,作坊也就罢了。

  嫁人挑汉?

  这点让娘子们有些心动。

  是啊,若能认字算数,能挑选的人家也会更好。

  为了孩子的前程,也要送去读书的。

  再者,她们都羡慕的事,孩子们肯定也想去。

  陶乐薇看出大家的想法:“说起来我也只会些简单的字,但大家要是不嫌弃,以后我每日晚走半个时辰,大家跟我学学?”

  这个好!

  她们想学。

  家长们说通,陶乐薇又找了罗玉村的私塾夫子。

  夫子正在为书塾重新开张高兴,见了县令夫人更是客气。

  等县令夫人说明来意,他倒犹豫了。

  陶乐薇这次完全用了相公的说辞:“县令说,外面无论大户人家还是小家碧玉,哪家女孩子都是读书的,咱们安丘县的孩子也不差他们什么。”

  私塾夫子好歹是老秀才,年轻时候也出去过。

  他自然知道繁华地方,还有专门的女学。

  这么说起来,教女娃娃也是教?

  而且多个学生,还多份收入。

  老师点头,家长点头,这事多半成了。

  各家的男人或许有想法,但农户家的妇人们,无论田间还是厨房,都是一把好手,她们参与劳动,所以在家的话语权自然而然的重。

  否则大家撂挑子不干,家里立刻少个劳动力,谁也不敢轻视。

  原本在家洗衣服的女娃娃们手里被塞了笔墨,一起送到私塾去。

  不过说到底,这还是各家手里有余钱,否则谁舍得这样做。

  别说女娃娃了,男孩子也是不许读的。

  罗玉村这边开了个好头,县里其他私塾也陆陆续续开门,其中大半都招收女孩子。

  谁会跟多出来的束脩过不去啊。

  只有些老顽固不肯答应,但碍于纪大人根本不敢多讲。

  秀才张文胜在家一愣一愣的。

  他不过考上个秀才,纪大人竟然就能借此重振本地读书风气,甚至带起女子读书的好风气。

  这也太厉害了。

  倘若他能考上举人,本地读书风气,还不疯了?

  张文胜掰着指头算了算。

  下次乡试是两年后,那时候纪大人大概已经离开安丘县了?

  不要啊,这种事真的不要发生。

  可不让纪大人升官,他也讲不出口。

  哎,要是全天下的官员,都跟纪大人一般就好了。

  若他以后真能考上举人进士的,也要效仿纪大人。

  安丘县的变化就在呼吸之间,自然而然产生了。

  谁都相信,不久的将来,安丘县不仅能出秀才,还能出举人进士。

  那张秀才更是成了纪大人的迷弟一般,每日认真读书,说自己一定要考上举人,不辜负大人的栽培。

  纪楚好笑之余,只让大家好好读,无论如何,读书总是没错的。

  就比如做农具这事,也是读书读出来的。

  这段时间他打听了匠人蔡先生,才知道他自幼跟着师傅学习如何做工具,等他表现出对数字的敏感,师傅便把他送到一个老夫子那读书。

  那老夫子没有功名,但数学几何极佳。

  工具加上数学,成就了他这个远近闻名的匠人。

  如果纪楚说的话,应该叫发明家?

  这位蔡先生改进了不少农具,尤其适合当地使用。

  现在最紧俏的水车,也是他精心设计过的,之前远赴江南看人家的翻车,也叫人力龙骨车。

  那车通过轮轴传动,把水送到田间,在水田里十分适用。

  他把最好用的翻车带到西北之后,发现不适合本地使用,从翻车改为筒车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