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43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苏厨> 第459章 苏洵去世

第459章 苏洵去世

  第459章 苏洵去世

  第四百五十九章苏洵去世

  司马光再次发言:“窃闻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因言濮王典礼事尽被责降,中外闻之,无不骇愕。”

  “臣观此三人,忠亮刚正,忧公忘家,求诸群臣,罕见其比。今一旦以言事太切,尽从窜斥,臣窃为朝廷惜之!”

  “臣闻人君所以安荣者,莫大于得人心。今陛下徇政府一二人之情……天下之人,已知陛下为仁宗后,志意不专,怅然失望。”

  “今又取言事之臣群辈逐之,臣恐累于圣德,所损不细,闾里之间,腹非窃叹者多矣。”

  总结得非常好,声望更加隆崇,但是苏油已经冷冷地给他贴上了标签,仁宗朝铁骨铮铮的知谏院,已经蜕变成了英宗朝完美的政客。

  欧阳修倒是上了硬货,事后五道奏章,连求外放,不过赵曙没有同意。

  其实这次事件没有赢家。

  皇帝一意孤行,让绝大多数臣僚失望;

  太后意志不坚定,再次被韩琦戏耍;

  台谏虽然获得了名声,但是被贬出京;

  宰相和参政,任由欧阳修独自奋战,寡不敌众,最后他们成了官员群体中公认的佞臣,污了名声;

  最无辜欧阳修,也是因为他在庆历新政中首开言路炮轰,导致“谏官之横”,如今自尝苦果。

  在濮议争斗最激烈的时候,双方大佬希望获得更多赞成票,只要是支持自己观点的人,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予以提拔。

  各种小手段不断,韩琦将自己早就塞进东宫队伍的王陶调为谏官;欧阳修也往台谏塞了一枚私货,将和苏轼关系不错的同年蒋之奇提拔为监察御史里行,希望给台谏掺沙子。

  甚至远在嶲州的苏油,也不算多干净。

  虽然已是五品官,但是苏油在这件事情上明显不够分量,因此只有选择明哲保身。

  甚至为了保持自己对今后几年局势的正确预判,苏油都没有提醒太后,生怕造成蝴蝶效应。

  对不起太后,那就是自然的了。

  他只给小妹写了一封信,只在信纸下方中部画了一横。

  陈昭明见到这封古怪的信件很纳闷:“小妹,你哥哥这是什么意思?”

  苏小妹皱眉道:“这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你把信纸看成一张脸就明白了,哥哥这是说——不带眼睛,不带耳朵,最重要牢牢闭嘴。”

  自打进入治平三年,不但国家一团乱糟糟,就连苏家也走了背字。

  半年前,苏油在峡江上奔波的时候,苏轼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去世了。

  如今的医疗卫生条件,还是差,一场风寒,竟然就夺走了这个温柔又聪明的女子的生命,仅仅二十七岁。

  新年伊始,苏轼,章惇又成了同年,这次是召试馆阁。

  结果章惇虽然考中,却因为当年放弃进士功名一事,被贴上了“佻薄”的标签,遭到知制诰王陶攻击,未任馆职,知武进知县。

  苏轼的情况与章惇又有些不同,他比章惇先回京,去年被任命为殿中丞,任判登闻鼓院。

  苏轼的大名如今已经海内之名,年前李清臣考制科的时候,大佬们的评论就是——荀卿笔力,很有大苏文章的味道,不取第一没道理。

  这就是把大苏文章当做评判标准了。

  这才只是开始,要不了多久,苏文熟,吃羊肉。

  赵曙也是久闻苏轼之名,开始想效仿唐代的做法,直接让苏轼担任翰林,任知制诰。

  韩琦阻止道:“苏轼,远大之器也,它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久而用之,则人无异辞,今骤用之,恐天下未必皆以为然,适足累之也。”

  赵曙又道:“与修起居注,可乎?”

  韩琦又说:“这两个职务,其实都差不多,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选一个接近陛下的贴职与之,而且,需要他通过召试。”

  赵曙说道:“馆阁进行考试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要提拔的人是否真才实学,苏轼还用得着这样吗?”

  韩琦直言不可,于是苏轼也参加了这次制科,再次考了个最好成绩——三等。

  考完之后,欧阳修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苏轼,苏轼摇头感慨:“韩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苏油得知消息,不由得呵呵冷笑,考试绝幸进是对的,不过韩琦忌惮苏家人之心,恐怕也是有的,大苏搞不好是受了自己的连累也不一定。

  这次考试,苏轼被朝廷授予直史馆一职。

  这个位置是旧党的传统位置,属于馆职之一,和翰林类似。

  一般任职一至二年后,就会被委以重任,最重要的,在官阶上可以超迁!

  外任官想要获得这个贴职,必须“特恩加授”,不可谓不是仕途上的一大进步。

  然而,这是大苏最后的一点运气。

  二月,白虹贯日,三月,彗星惊现,长达七尺有余,在夜空停留不去。

  朝廷又忙碌起来,皇帝避正殿,减膳食,录罪囚,求直言。

  大臣们纷纷上书:“彗非小变,不可不惧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