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

压勋贵,提拔寒门,政治清明,百姓安定。也许老师和一部分朝臣会介意她是女子,但我并不看重这一点。事实上,我很愿意在这样一位摄政太后手底下做事。”

  文盛安问:“那陛下呢?”

  宋叙道:“也许老师是对的,陛下成年以后,娘娘不会立刻归还朝政。但娘娘只有陛下一个孩子,不是吗。”

  不论如何,太后和陛下,都是亲生母子。

  太后手上的权力,终究会交还于陛下。

  文盛安看着这个聪慧却有些天真的学生,忍不住笑了一下,眼中似有悲意。

  “你自幼聪慧,我早就没什么能指点你的了。师徒一场,我再给你一个忠告——至尊母子,与寻常人家的母子,岂能一样?你所看到的太后和陛下的关系,也许只是太后想让你看到的。”

  娘娘只有陛下一个孩子。

  但娘娘是君父,陛下却非太子。

  国朝可以有二十年不掌权的太子,焉有二十年不亲政的天子?

  这回沉默的人,轮到宋叙。

  “罢了。罢了。”

  文盛安的笑容里,有几分苦涩,几分落寞,却也有几分释然。

  “我的两个儿子都不成器,顶多只能守成,孙子里倒是有资质不错的,但还需要多加磨砺。

  “不要听你师兄的。我的事情已成定局,不用为我说情,但可以上一道折子声援我。如此一来,待我离开京师,我手中的一部分人脉和势力,可以名正言顺由你接掌。”

  宋叙愕然:“老师……”

  “我把这些人留给你,是希望你能多回护陛下一些。”

  文盛安不愿与宋叙多说。

  他扶着座椅扶手,慢慢站了起来,站定时,身体还轻晃了一下,仿佛不堪重负。

  不等宋叙伸手去扶,他就站定了身形,一步接着一步,迎着午后的斜阳,稳稳走出书房。

  天狩八年九月,文盛安以一道致仕折子,结束了朝中长达三个月的纷争。

  ***

  要说文盛安递了致仕折子上去,最高兴的人是谁。

  那自然是霍世鸣。

  斗了那么长时间,花了那么大力气,终于把文盛安扳倒了。

  他联合百官,把身为百官之首、辅政大臣的文盛安给扳倒了啊!

  这是何等扬眉吐气的事情!

  经此一遭,他在百官间的声望,也水涨船高,所过之处,颇有一呼百应的架势。

  怀着满腔的激动与亢奋,霍世鸣进了一趟宫,离开时,正好在宫道上和文盛安相遇。

  文盛安病情痊愈以后,就重新回衙门当差了。

  致仕折子已经递了上去,但只要致仕的请求一日未被批准,他就还是吏部尚书,隔三差五要进宫听差。

  “文尚书这是要去哪儿?”

  霍世鸣主动与文盛安打了个招呼,满脸笑容,若是让不知情的人看了,怕是要以为两人关系极好。

  两人都要出宫,这段路恰好同行。

  文盛安淡淡道:“回吏部。”

  霍世鸣其实不在乎文盛安的答案,只不过是为了找个话题搭话。

  寒暄一句,便直奔主题。

  “听说文尚书要致仕了?”

  文盛安瞥了眼霍世鸣,突然冷笑:“承恩公未免得意太早了。”

  霍世鸣只当这是文盛安败了以后恼羞成怒,不以为意。

  文盛安看出了他的满不在乎:“太后娘娘行事霸道,不满我多年,我想要继续在朝中立足,就必须要削弱太后娘娘的势力。”

  霍世鸣脚步一顿。

  他和文盛安不仅没有交情,还是政敌,结果文盛安突然对他说了这么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

  这未免也太惊悚了。

  文盛安无视了霍世鸣的视线,继续道:“吏部右侍郎上的那道折子,不会让承恩公伤筋动骨,顶多就是在娘娘和承恩公之间留下一道隔阂。娘娘和承恩公不够齐心,我方能在其中左右逢源。

  “但我不知道,承恩公如此积极主动地帮娘娘对付我,打的又是什么算盘?”

  难道没有他从中作梗,难道他倒下了,承恩公在燕西做的那些事情就能一笔勾销吗?

  承恩公不会真以为,帮助太后打倒了他,父女关系就能恢复如初,太后还能一如既往信任他、重用他吧?

  身为

  承恩公,执掌燕西十几万兵马;平定羌戎叛乱;在端王和柳国公意图谋反时,及时带兵赶到京师;在大穆入侵燕北时立下过大功……

  如今又联合百官驱逐了他这位辅政大臣,俨然一副太后党执牛耳者的架势。

  这样的声势,可比当年的柳国公,还要煊赫三分。

  父女之间,尚可忍让。

  君臣若此,焉能相安。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