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林木槿一手护着自己的斜挎包下了双层巴士。
然后找人问了路七拐八拐才算找到报社,一座老旧的木制唐楼。
一楼的门都没关,里面乱糟糟的,最多的就是一摞摞的纸张。
难道办公室还当仓库用?
在门板上象征的敲了三下,“《九龙报社》么,我是来投稿的。”
里面两个埋头工作的男人都抬头看了过来。
那位年纪大的先开了口,“请进。”
双方简单做了介绍,林木槿有些束手束脚的坐下,不是她怯场,而是凳子两边都是物品,怕给碰倒了,“王主编,这里是我阿伯写的小说,他腿刚做了手术,让我特意送过来的。”
她和阿伯已经打了招呼,用他的名义给自己穿副马甲。
搞文学的谁不得多穿几副马甲啊。
中年男人也就是主编接过牛皮纸袋掏出里面的信纸,“我看看。”
林木槿也做了多年编辑,很是坐的住,还能观察对面主编的脸色,看到了对方露出感兴趣的浅笑,就知道稳了。
又见其脸色变红…
咳咳…小破文方面审稿是有些尴尬,还好她身披马甲,只要她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这个小说题材很新颖,以前没人这么写红~楼,文笔也不错,我们报社收了,每天能提供多少?”主编问道。
林木槿不答反问,“千字多少呢?”
王主编略做沉吟,“文章不错,不过作者是新人,千字…九蚊吧,这可不低了,要知道我们征文收稿只有七点五蚊。”
林木槿自然是不满意的,“那不好意思了,和我阿伯交代的底金相差不小,我去其他报社问问。”
说着就要拿回文稿。
王主编却没放手,而是安抚道,“别急,别急,咱们还可以谈谈。”
林木槿挠挠头,“王主编我只是跑腿的,不能做决定,要是达不到阿伯要求,回去要挨骂的。”
果然有了马甲方便多多,这样谈判就轻松了,只要不满意价格就能推给不在场的阿伯。
心里默念:阿伯勿怪,等我挣了小钱钱给你买“佛跳墙”,先背背锅。
王主编问道,“你阿伯要多少?”
林木槿眼睛转了转,“千字十蚊…”
看到王主编松了口气,她又继续道,“这是底金,一天供两千文稿,多加一千多加一蚊,这部小说字数是二十五万字左右。”
她耍了点小聪明,这种带点对赌性质的阶梯报价更容易让人接受。
就如王主编所讲,文章题材新颖,文笔不差,可因为是新人作者没有名气,很难给高价。
这种阶梯报价会让人下意识忽略加价。
王主编却是摇头了,说的却是,“一天两千太少了。”
林木槿卖着可怜,“哎,王主编,我阿伯之前在港安医院做的手术,现在虽然恢复一些,我们都不想他太累,我真怕这部小说反响好呢。”
反向操作,将对方讲价的路子堵死。
王主编皱着眉头,“那能保证后续文稿供应么?”
林木槿怕演过火了,赶紧往回圆,“阿伯手里应该有些存稿。”
王主编眼睛一亮,急忙追问,“有多少?”
林木槿摇头,“我不知道啊,阿伯都不让我看。”
王主编低头看了眼文稿,“如果之后的文稿都是这个水平,我同意底金千字十蚊,不过每天得供应三千字。”扬了扬手里的文稿,“这里大概一万字左右,我只能给千字十一蚊。”
林木槿也明白,这一万字不可能按照阶梯收费的,千字十一蚊可以接受。
其实在来之前她的底线是千字十蚊来着。
以后能不能多挣就要看刊登后反应了。
王主编又确认了下,“按三千客这个笔名来刊登?”
林木槿立马点头,“对对,我阿伯起的,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之后两人又约定了如何交稿,如何联系等问题,林木槿才拿着一百一十蚊回家了。
她得赶紧回家赶稿了,哪里有存稿呦。
不过好在以后不用她亲自过来送了,通过信件邮寄即可。
她每天需要打一个电话确认稿件是否收到,电话费报社报销。
以后每个星期结一次款,电汇票同样可以走信件。
也就是说以后如果不出意外,她就不用再亲自来了。
——————
双层巴士上,林木槿去了上层,人少还可以看风景。
这个年代的香江可是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她们住在九龙区,算不上香江的中心,中心街道两旁也有不少高楼,商铺招牌错落有致,现在还是白天,到了夜晚各种招牌的霓虹灯闪烁会更漂亮,街道上巴士、轿车更是不少,人流如织,好一派繁华的都市景色。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